2021年1月杂谈

"闲聊一下"

Posted by Kurt on January 31, 2021

记录一下新的一年都干了什么,读了什么;

月度总结

时间过得好快呀,转眼间一月份又要过去了。

当初我决定要开始写这个blog的时候,热情还是很高的,想着无论大事小事,都想往上面贴。为此,我有了好多计划要写的专题,比如刷题,比如技术学习,比如读书笔记。然而我高估了自己的行动力,即使今天我仍然很想好好经营这个主页,它好像还是默默地沉寂了一个月。

讲讲2021的第一个月我是怎么度过的吧。元旦的时候去了一趟附近的大城市,见到了一位本科时候的室友,总算在毕业两年半之后终于把三位室友都见过了一遍。大家过的都还是挺好的,我也发现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的确会比在学校里要成熟得多,每个人都能够有清晰的规划和不懈努力,也都能够坚持自己的爱好和生活,相比之下真得觉得自己过的很肤浅,真得希望能够尽快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。

回来之后就没到处跑了,又好好地逛了一遍自己即将生活的这座城市。这个城市似乎没有我想象的热闹,也没有想象中的便捷,但是发展的速度还是很快的,而且这种生活的氛围感和舒适感不正是我选择来这里的原因吗?这么看似乎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。

中下旬的时候终于办好手续正式入职了。整个平台和工作环境很满意,公司的制度之人性化以及分组的结果也很让我惊喜。但是整个一月份只上了两周班,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什么都不会。同事们的工作节奏还是很快的,刚来的我也只能干着急,想着要尽快上手跟上节奏,也不知不觉间自己过了两周995的生活。公司的整体风格似乎很强调主动性,无论是干活还是自我学习,最重要的就是要主动。Manager不直接安排任务,不给命令,鼓励大家主动去找活干,主动去寻找帮助。恰恰这就是我最大的挑战了,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被动的人,我很多时候总要鼓起勇气才能跨出一步(比如第一次push自己的代码就犹豫了很久……)。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应该是不轻松的吧。

让人惭愧的还有这个月没有好好利用好下班的时间。明明想要多读点书,也恶补一下工作相关的技术的,但是晚上回到住处总是只想躺尸了。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吧。还是决定放宽心,一步步做好吧,马上要过年了,整个节奏肯定又要被打乱,要做好准备了。

读书笔记

《人之彼岸》 by 郝景芳

Jan 15, 2021

“人在此案,AI在彼岸,对彼岸的遥望让我们观照此岸。”这是这本书书名的由来,也揭示了全书的核心。作为一本科幻小说题材的书,作者借助六个人工智能时代人与AI如何相处的故事,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实际生活的影响。

在这些故事里,人工智能往往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成员,它与我们一同生活,无障碍地交流,甚至可以感知我们的情感。如果身处一个这样的世界,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?人与人,人与AI之间应该如何相处,这样的社会又会需要什么样的规则来维持运转?这也许就是全书想要讨论的话题。

对于未来AI如何发展,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很多想象。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吗?之前遇到这样的问题,我思考的内容往往都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。从一个程序员的角度,也许现在很多工作的内容,甚至许多需要包含专业知识来辅助分析和预测的专业内容,AI算法都可以实现了。但我还没有想过,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我们身边的朋友或亲人吗?假如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亲人,其实是一个被偷偷调了包的机器人,ta表现得和以前一样跟我们亲近,一样关心我们,一样拥有以前的那些记忆,那么这个人,还是我们情感维系中的那个亲人吗?

作者同样在最后的两篇科普文章中,讨论到人之所以为人,是因为人类有情感,有认知,有主观能动性,这是我们作为人的特性,也是目前人与机器人之间的重大差别。所以对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情感这个问题,我也无法给出答案。作为一个程序员,我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绝对充满着信心与热情,加之交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,未来的世界值得更大的幻想。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,AI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被打破,我们是坦然接受还是应该警惕呢。也许这就应该回到书名所说了,人与AI还处于不同的两岸,我们正在一点一点架起桥梁,但也应该仔细眺望,谨慎却乐观。

全书由六个短篇故事和两篇科普文章组成。相比而言,我最喜欢“永生医院”一章,既有故事也有思考。但个人觉得有部分篇章似乎有些仓促了,读起来似乎完成度有所欠缺,留下印象不深。两篇科普的文章似乎很多人都有好评,但个人感觉对于程序员来说尽管角度细腻,还是缺少比较新鲜的内容。

个人评分:3 / 5